恐龙“复活”记 让现有物种“退化”成恐龙?(二)

2017-05-23
论证


复活恐龙,不要盲信DNA

  类似“发现化石中的恐龙细胞”这样的新闻在近几十年里不时出现,但大多数最后都被证明实验存在各种偏差,结果并不准确。上世纪90年代,河南一枚蛋化石意外落地摔成4瓣,腔内有絮状物,用手触摸,柔软疏松、略微潮湿、富有弹性,有点像点钞票用的湿海绵,我国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和PCR扩增技术,证实了这枚恐龙蛋化石中确有DNA存在,并成功地扩增,获得多个基因片段。

  此后,经过专家的进一步论证,认为这一结论下得过于匆忙。王艇教授认为,该蛋化石具有先天性缺陷,它在落地摔破后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一直暴露在空气中,其间还曾在一些地方公开展出,不知有多少人直接用手触摸过蛋腔内的絮状物。因此,该蛋化石腔内的絮状物已受到外源生命物质的污染,不适合用作古老DNA研究的材料。“对检测出的DNA的解释应采取谨慎态度。”王艇教授说。

  另一方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最新的测序技术证明了,琥珀不可能保存恐龙的基因长达上亿年,这似乎是对“恐龙复活”的当头一棒,种种迹象足够说明,目前克隆恐龙不可能成为现实。王艇教授也承认这一点,他说:“在前苏联的北极永久冻土带也曾发现过猛犸象的肌肉组织,虽然这些软组织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硬化后保持完整的外形,但内部的DNA却很难测定。”

  退一步讲,就算DNA可以测出来,但DNA并不是克隆恐龙的唯一要素。王艇教授补充说明道:“现在很多研究成果片面强调DNA,但恐龙之所以是恐龙,不全是由DNA片段决定,还包括其他遗传物质和信息。如果人类真的希望复活恐龙,那么首要就是确保获得完整的恐龙遗传信息,而做到这一点就非常难。怎样在保证不受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如PCR扩增等科学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恐龙细胞核DNA信息,怎么修补DNA信息缺失的部分,都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任何错误,那么复制恐龙就是一句空话,甚至会导致复制出无法想象的怪物。”

逆天


“恐龙鸡”:让鸡“退化”成恐龙?

  既然像电影中那样重建完整的恐龙DNA基因图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让现有物种“退化”成恐龙是否可行?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采取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案—让一只鸡“退化”成恐龙!在这个方案中,科学家利用一种“逆向基因工程”技术,使现代家禽鸡的基因“倒转进化”,从而使家禽鸡的后代越来越像它们的祖先恐龙。

  霍纳认为,现有的家禽鸡是从一种史前肉食恐龙进化而来的,因此家禽鸡的DNA中包含着恐龙的基因记忆。一旦这个基因记忆被“打开”,就将复苏家禽鸡处于长期睡眠状态的恐龙特征。因此,如果能设法通过“逆向基因工程”技术唤醒鸡胚胎中沉睡的“恐龙基因”,使家禽鸡繁衍的后代逐渐“退化”,就能打造出一种一半像恐龙、一半像鸡的生物—“恐龙鸡”。目前北美洲的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一些实现“恐龙鸡计划”所必备的基因技术,而一些亚洲的实验室目前正开始着手进行计划的下一阶段—造出一只活生生的“恐龙鸡”。

  “恐龙鸡”的上半身仍和普通的家禽鸡类似,但不同的是,它将有恐龙那样的尖利牙齿和长长的尾巴,还有长着3~5根脚趾的利爪,并且没有鸡身上的翅膀。不过,“恐龙鸡”的全身仍可能长满羽毛,因为科学家近年来研究发现,事实上许多恐龙身上也覆盖有羽毛。 

真相


进化是单向、不可逆的

  对于这种改造,王艇教授认为噱头大于实际。“进化是单向的,不可逆的,即使能通过修改特定基因,改造鸡的身体结构,让它看起来更像恐龙,但它始终是鸡,不能变成恐龙。”王艇教授说,恐龙进化为物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外有气候、空气的变化,内有基因组的变化,这些因素都是现代科学无法完全掌握的变量,要想进行“反向基因工程”,不是改造某些基因结构那么简单。退一万步说,假如真的复活了恐龙,它们在如今的环境下也无法生存。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设想,现在的科学水平能否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出“类恐龙”物种?王艇教授解释道,首先,恐龙是已经灭绝的生物,不像牛羊之类,还存活在世上,能够提供完整的基因信息,所以“克隆羊”才较易实现,而科学家很难获取完整的恐龙基因组。其次,创造新物种面临的道德问题、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等,这些都有待商榷。就像康德所说,“人类只能无限逼近真理”,在复活远古生物的研究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