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地质专家来诸城有新发现

2019-07-24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罡研究员、山东省地调院许克民研究员一行四人来诸城进行地质研究。地质专家对诸城出露的白垩纪地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察研究,在诸城市南部山区皇华镇白垩纪沉积岩地层中发现了叶肢介古生物化石印痕。

    叶肢介是一种淡水甲壳类节肢动物,个体很小,一般几个毫米到两个厘米左右。叶肢介身体包括软体部分和壳体部分,软体部分像虾,包括头部、胸腹部和尾部,壳体像贝壳,几丁质,左右对称。从泥盆纪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现在,中生代尤其繁盛,通常在湖相沉积中大量保存。现生的叶肢介通常生活在安静、碱性的淡水里,也经常生活在像水稻田这样临时性的水体中,甚至在水池中都有分布。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地质专家谭锡畴就在诸莱盆地的莱阳县南务村北莱阳组纸状页岩采集到的叶肢介化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原地质部石油地质大队又在胶东一带中生代地层,发现一些叶肢化石。1978年9—10月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到山东中生代地层中考察并采集化石,在莱阳县的莱阳组,诸城县的莱阳组及王氏组,蒙阴、新泰县的汶南组、蒙阴组及西洼组,均获得丰富的叶肢介化石。先后报道过在诸城皇华镇、密州街道发现的诸城延吉叶肢介新种、中华延吉叶肢介山东新亚种。此次再次在诸城发现叶肢介化石印痕,更增加了诸城以恐龙为主的化石群的古生物多样性,诸城不仅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以恐龙为主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而且还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此次发现叶肢介化石更增加了叶肢介的分布范围。叶肢介化石对非海相地层划分和对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证明了诸城白垩纪地层属于湖相沉积,更证明了白垩纪时期诸城地区水源丰富、植物茂密,是一个古生物生存、繁衍的天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