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博物馆|最大的食肉恐龙:棘龙

2018-04-26

恐龙博物馆

【恐龙博物馆】1910年,一名叫恩斯特.斯特莫的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贵族进入埃及腹地的撒哈拉沙漠,斯特莫带领的队伍遭遇了很多困难,他本人也因为疾病身体虚弱。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斯特莫发现了45种恐龙、鳄类、龟及鱼类的化石。

【恐龙博物馆】在众多化石中,一组编号为IPHG 1912VIII 19的化石尤为引人瞩目,这组化石包括了75厘米长的不完整齿骨、19枚牙齿、2个不完整的颈椎、7个背椎(19到20厘米)、背肋、腹肋、以及8个尾椎,其中背部神经棘的长度达到了1.69米。

化石很快装船被运往慕尼黑市中心的巴伐利亚州立古生物学及地质学博物馆并在博物馆中展出。斯特莫研究了化石之后推测这只动物生前头骨长达1.45米,体长14米,体重7吨,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已知最大食肉恐龙暴龙的体型了。

1915年,斯特莫正式将自己发现的巨型食肉恐龙命名为棘龙(Spinosaurus),意思是“长棘的蜥蜴”,来自其超长的背部神经棘。棘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埃及棘龙】,种名代表发现化石的埃及。

不幸的是,棘龙的化石挂在博物馆的墙上,之后便在二战中被炸毁。

1944年4月27日,美国的近千架重型轰炸机从英国起飞,目标慕尼黑。在猛烈的轰炸中,博物馆变成了一片瓦砾,博物馆中包括棘龙化石在内的大量古生物化石被炸得灰飞烟灭。

当斯特莫发现的棘龙化石在战火中消失半个世纪之后,古生物学家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再次发现了棘龙的化石,之后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地又发现了多具属于棘龙的不完整化石,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是编号MSNM V4047的化石了,这具化石是一个长度达到98.8厘米的头骨前部化石。根据这块化石,古生物学家推算其脑袋长度达到1.75米,其体长应该在16至18米之间,这块化石今天保存在米兰市民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正是依靠着新的化石材料,我们不但重新发现了棘龙,而且开始对这种恐龙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过有一点确实很尴尬,棘龙经历了发现、消失、再发现等一连串波折,但是人们却对这种巨大而怪异的食肉恐龙却一无所知,不过最终依靠2001年的《侏罗纪公园3》开始闻名于世。

在《侏罗纪公园3》上映之后,关于这种恐龙的介绍渐渐多了起来,大家终于明白它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超级巨龙。电影中,棘龙咬烂飞机,杀死霸王龙,也算是威风了一把。可以说,正是依靠着《侏罗纪公园3》,棘龙才被人们所熟知。

【恐龙博物馆】正是编号为MSNM V4047的化石让棘龙成为最大的食肉恐龙,其体型将暴龙、南方巨兽龙等大型食肉恐龙远远甩在身后。目前公认的最大棘龙的体长达到18米,体重更是超过10吨,有一些测量认为其体重近15吨,这个体型无疑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

棘龙的脑袋长度达到1.75米,这个长度大于暴龙,仅次于南方巨兽龙1.92米的脑袋。与其他食肉恐龙不同,棘龙的脑袋更像是鳄鱼,其嘴巴长而窄,上颌骨前端下缘有一个明显的口裂。棘龙的眼睛长在脑袋两侧,眼睛上方长有一个骨质突起,是一个小小的头冠。

棘龙的嘴中长有大量圆锥形的牙齿,其牙齿微微向后弯曲,牙齿周围有纵向的凹槽。棘龙的牙齿很大,许多牙齿的长度都超过10厘米,最大的可达22厘米。从外形上看,棘龙的牙齿更适于穿刺而非切割。

牙齿是棘龙的重要捕猎工具,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种捕猎利器,那就是前肢上巨大的爪子。棘龙的前肢长达2米,其手上的第一指更是有40厘米长。想象一下,当棘龙的大爪子向你打过来的时候,将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巨大的体型、尖锐的牙齿、弯曲的大爪子,这一切都是棘龙坐稳最大食肉龙宝座的法宝。

棘龙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为其巨大的体型,另一方面就是其背上长着的高大的背帆,这也是其得名的原因。棘龙的背帆由延长的背部神经棘组成,神经棘的长度等于背椎骨的7至11被,长度可达2米。棘龙的背帆并不是两边对称的中间高两边矮,而是不规则的。

【恐龙博物馆】每一个看到棘龙背帆的人都会问这个背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最早的答案是调节体温,但是考虑到棘龙背部神经棘外侧覆盖的肉而不是一层薄薄的皮膜,调节体温的可能性并不大,更有可能是储存能量的。

除了调节体温说,有研究人员提出棘龙的背帆是用来吸引异性的,其背帆上可能有着艳丽的颜色。还有学者认为棘龙的背帆能够帮助捕猎,背帆在水中形成的阴影会吸引鱼类靠近,然后棘龙就能够发动袭击。

对于棘龙背帆的真正作用,目前古生物学家还无法确定,这要等待更多的化石材料和更新的技术才能揭晓答案。

前面已经提到,棘龙的脑袋像鳄鱼,其牙齿尖长适于穿刺,这能够咬住滑溜溜的鱼。在棘龙的脑袋上,其鼻子长在靠近中间上侧,这有利于其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如果仔细观察棘龙的头骨,你会发现前部和两侧有很多小洞,这一结构很可能是用于探测水中波动的,就好像潜艇上的被动声呐一样。

棘龙潜水的证据不仅仅只是外观上看的,还有分子层面上的。201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法籍博士后罗蒙·阿米奥特及其多国合作者在著名学术刊物《Geology》2010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文。他们通过氧同位素的分析揭示了棘龙科具有半水生的生活习性。该研究将同一地层中的棘龙、陆生动物和半水生动物化石进行比较发现,棘背龙化石中氧的同位素含量与陆生动物存在较大差异,但与同时代的鳄鱼、乌龟相比就比较接近,这说明它们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度过的。

【恐龙博物馆】关于棘龙外形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16年初,古生物学家在北非发现了新的化石,化石证明在当时生存的至少两种棘龙类恐龙,而之前所谓的完整的棘龙化石很可能只是一个嵌合体,其后肢可能正是来自于另外一种棘龙科动物。至少不前为止,棘龙的外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还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和研究才能最终确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