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公园】角龙类恐龙

2018-04-18

恐龙公园

【恐龙公园】角龙类恐龙学术上的辨认特征:全为植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龙,其特点是头上不同部位发育大小差异的角。

【恐龙公园】早期的角龙——鹦鹉嘴龙

由于顶骨和鳞骨向后延伸形成褶皱的颈盾,使之头骨硕大,几乎占全身长的1/3,此构造也影响了其他头骨部分的改变:颞骨退化,鼻部扩大,吻部细长而成尖喙,眼前孔缩小,颧骨扩大,前上颌骨的原始阶段有牙齿。内鼻孔由长锄骨棒分开,其后缘是腭骨,腭骨孔消失。下颌的喙状突发育,反关节突小。每牙列有15~40个牙不等。齿冠边缘有锯齿构造。上牙内侧、下牙外侧有纵棱。

【恐龙公园】脊椎为双平型,颈椎9枚,背椎12枚,荐椎最多11枚。细长的肩胛骨远端扩大,桡尺骨为肱骨的2/3,尺骨突显著,前足短宽,发育正常。肠骨低长,其骨突较大,耻骨后突退化,坐骨远端弯曲,后肢比前肢长,股骨粗壮,后足第V趾退化,末端蹄状爪。

【恐龙公园】角龙类出现较晚,由鸟脚类进化而来,其原始类型为在亚洲发现的隐龙,进步属种在北美洲发现最多,是晚白垩世的标准化石。



分享